9月2日,華為在2017年德國柏林國際消費類電子產品展覽會發(fā)布了首款人工智能(AI)移動計算平臺——麒麟970,麒麟970也成為第一款集成了深度學習模塊的AI手機芯片,這塊芯片將被用作抗衡對手蘋果和三星。
在海思芯片集成的關鍵AI技術中,剛剛完成1億美元融資的獨角獸公司“寒武紀”貢獻了一臂之力。跟隨華為AI芯片再次進入市場聚光燈下的寒武紀,不僅顯示出其背后“孵化”平臺中科院的技術實力,也牽引出一眾“中科系”上市公司的身影。
國內首個AI芯片發(fā)布 手機行業(yè)有望跟風
智能手機廠商都強調過AI技術的應用,但是華為率先將深度學習模塊集成到芯片中,且搶在今年10月份將牌打出,超越競爭對手,搶占移動端AI芯片先機。
根據(jù)華為海思披露的資料,麒麟970處理器為8核設計、10nm臺積電工藝,集成55億顆晶體管。對比之下,高通最新產品驍龍835是31億顆晶體管,蘋果A10是33億顆晶體管。相對于上一代產品麒麟960,麒麟970能效提高140%,功耗減少50%。
而最大亮點是AI計算模塊。在麒麟970上,華為探索了另外一種思路:在傳統(tǒng)的手機芯片配備的CPU、GPU、ISP、通訊基帶等模塊之外,額外增加一個同類產品沒有的東西——為人工智能運算專門設計的神經網絡處理單元(NPU),讓手機本身具備AI能力,完成一些和AI相關的應用。從現(xiàn)場展示的一張在進行AI運算時對比圖看,性能上,NPU和CPU、GPU的對比,NPU是CPU的25倍,是GPU的6.25倍。
華為終端公司董事長余承東表示,麒麟970將在今年10月份應用在華為Mate10手機上。在智能手機首次有了AI計算平臺的加持,預計將給華為帶來較強的競爭力。如果考慮上一代芯片麒麟960在華為Mate9、P10、榮耀9等旗艦產品上的出貨量將近3000萬臺,麒麟970或將是發(fā)貨量巨大的AI芯片。
華為也宣布向開發(fā)者開放其移動AI平臺,如果華為AI芯片首次試水能在產品和生態(tài)上獲得成功,那么大概率將引起手機產業(yè)鏈的跟風。
國內高科技研究機構芯謀研究首席分析師顧文軍認為,華為搶先發(fā)布集成NPU IP的手機,營銷的考量很重,該功能的實用價值還有待觀察。近期內不宜對AI功能抱以過高的期望,這并非是全新的新功能,而更可能是循序漸進的功能改進和提升。但集成類似于NPU的IP,目的是讓處理器能夠更好地熟悉情況以增強智能化能力,是發(fā)揮處理器功能的芯片的一個趨勢。
背后“獨角獸”橫空出世
值得一提的是,麒麟970的關鍵部件NPU,采用了來自寒武紀的IP指令集。
9月4日,有媒體披露了中科院發(fā)給華為的賀信,稱寒武紀公司研制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寒武紀1A深度學習處理器”,在人工智能應用上達到了4核CPU25倍以上的性能和50倍以上的能效。此次,麒麟970芯片集成寒武紀1A處理器作為其核心人工智能處理單元,實現(xiàn)了手機上本地、實時、高效的智能處理。
寒武紀官網介紹,其在2016年推出的寒武紀1A處理器是世界首款商用深度學習專用處理器,面向智能手機、安防監(jiān)控、可穿戴設備、無人機和智能駕駛等各類終端設備,在運行主流智能算法時性能功耗比全面超越CPU和GPU。
8月18日,寒武紀剛剛完成1億美元的A輪融資,與華為的合作或許是“獨角獸”身價飆升的原因之一,其戰(zhàn)略投資方包括阿里巴巴、聯(lián)想、科大訊飛等。寒武紀CEO陳天石近日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公司已進行了兩輪融資,經過之前的天使輪投資努力將寒武紀1A處理器IP產業(yè)化,此次A輪融資,是為了布局研發(fā)更先進的產品。
公開信息顯示,寒武紀是中科院計算所孵化出的一個新創(chuàng)公司,在截至2017年4月24日的股東名單中,北京中科算源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科大訊飛均系寒武紀股東。據(jù)天眼查數(shù)據(jù),北京中科算源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持股比例達到26.88%,而中科算源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為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研究所全資子公司。科大訊飛持有寒武紀2.08%股份,此外,背后浮現(xiàn)“涌金系”的上海謹業(yè)股權投資合作企業(yè)持股2.08%。
寒武紀的橫空出世,也點燃了A股市場對“中科院系”上市公司的投資熱情。8月份,有寒武紀股東身份的科大訊飛,以及在去年4月份曾與寒武紀達成戰(zhàn)略合作關系的中科曙光均迎來資金的一波熱捧,而疊加了次新股概念的中科信息,過去的10個交易日收獲8個漲停。
麒麟攪動大潮 “中科院系”身影浮現(xiàn)
受華為AI芯片發(fā)布消息刺激,9月4日,A股人工智能、電子信息板塊個股普遍走強,“中科系”表現(xiàn)搶眼。
券商分析報告認為,華為AI芯片事件潛在受益公司,首先是中科院系上市公司,如中科曙光等,科大訊飛作為寒武紀股東也直接受益。而中科曙光除了與寒武紀達成戰(zhàn)略合作外,在人工智能領域還有頗多動作,今年6月份,中科曙光宣布與大華股份戰(zhàn)略合作,打造人工智能聯(lián)合實驗室。此外,中科曙光曾聯(lián)合GPU龍頭公司英偉達在深度學習領域合作,并推出面向人工智能的XSystem 深度學習計算平臺。
而漲幅最大的中科信息,除了自身“中科系”背景與寒武紀“沾親帶故”,也與人工智能概念股有關。中科信息在招股說明書曾6次提及人工智能,并且都與公司主營業(yè)務密切相關。
記者梳理發(fā)現(xiàn),中科院在“十三五”擬重點突破的量子通信、超導、人工智能等領域,都已成為資本市場的熱門概念。在A股市場有著中科院“血統(tǒng)”的上市公司還包括機器人、福晶科技、奧普光電、中科三環(huán)、東方中科、漢王科技、超圖軟件、天地科技、東寶生物等。9月4日收獲漲停板的漢王科技,人臉識別已成為其第三大產品線。
此外,中科院也在積極擁抱資本市場。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中科系”控股、參股的A股公司近20家。此外,中科院積極溝通監(jiān)管機構,為旗下企業(yè)的資本運作架橋鋪路。今年3月,中科院與上交所簽訂了戰(zhàn)略合作協(xié)議,雙方將圍繞支持重點企業(yè)改制上市、兼并重組、發(fā)行公司債等資本運作及科技金融創(chuàng)新等方面展開合作。
中信證券認為,有望從華為AI芯片概念中受益的還有AI技術落地的安防子行業(yè)及相關芯片公司,如海康威視、大華股份、富瀚微等。另外還有AI相關布局的芯片公司,如景嘉微、全志科技等。
據(jù)悉,在人工智能芯片領域,景嘉微目前是A股市場在GPU半導體行業(yè)的唯一標的,盡管華為引入NPU作為AI計算模塊,但目前人工智能計算平臺多數(shù)仍依托在GPU平臺,且GPU國產化需求空間較大。
相關推薦
C114訊3月7日晚間消息為應對云中數(shù)據(jù)流量的快速增長,英特爾公司宣布推出創(chuàng)下多項新紀錄的英特爾“至強”處理器E5-2600/1600產品家族。較以往產品,E5系列在性能、功耗、I/O帶寬與安全四大方面都有重大革新。作為工業(yè)標準服務器的主流芯片供應商,整個行業(yè)都在積極響應英特爾E5的正式發(fā)布。從今天開始,全球各地的系統(tǒng)制造商將陸續(xù)推出數(shù)百種基于英特爾至強處理器E5產品家族的平臺。作為英特爾的合作伙伴,華為也跟緊了英特爾的步伐,正式推出了基于E5的TecalTMV2系列服務器。華為本次發(fā)布的TecalTMV2系列服務器包括機架服務器RH2288V2、E6000刀片服務器的高性能刀片BH622V2
全球領先的信息和通信技術解決方案提供商華為選擇飛思卡爾(NYSE:FSL)的MSC8156數(shù)字信號處理器(DSP)作為其最新一代TD-SCDMA基站的關鍵處理引擎,并用兩年的時間完成了基于該飛思卡爾器件的部署。MSC8156DSP對于華為的TD-SCDMA基礎設施設備迅速獲得中國運營商的采用功不可沒,華為最近還選擇飛思卡爾DSP幫助其最新的產品在未來獲得運營商部署。華為選擇飛思卡爾半導體的MSC8156DSP為其數(shù)量眾多的TD-SCDMA基站提供高性能數(shù)字信號處理功能。飛思卡爾MSC8156DSP交付了高處理性能、編程功能、高速內置加速器和接口,幫助華為交付可擴展、低成本、高能效的基站,將TD
通信人家園網友日前分享了華為消費者BG的2013年新年致辭。在這篇題為《創(chuàng)變改變命運,堅韌鑄就成功》的文章中,披露了該BG預計銷售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