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開始風向的異動,到有早期項目冒頭,再到如今成為幾乎所有巨頭企業(yè)的必爭之地,也幾乎成為每一個擁有流量平臺的互聯網企業(yè)標配產品,短視頻產品的發(fā)展進化速度驚人。
然而紅火之后發(fā)現,諸多的媒體,諸多的行業(yè)從業(yè)者都在關注和表達著短視頻變現的困局,正在用事實證明,曾經設想的,紅火之后,有了流量之后,有了知名度之后,就可以賺得盆滿缽滿的未來沒有如期而至。
短視頻變現之路,仿佛遇到了麻煩,并且還不是一般的小麻煩。
而在道哥看來,短視頻變現,從被眾人(從業(yè)者、平臺方、媒體、投資機構、普通民眾)看好,并看似投入資源進入其中的那天開始,就是一場“詩和遠方”的“騙局”。
之所以說“騙局”,并非真的有人主觀故意去騙誰,這種事實效果上的“騙局”,也就是眾人曾經的期許與最終的現實的巨大落差所導致的,沒有主觀故意的騙,卻有事實上的落差,這一切,從本質上具有其發(fā)生的必然性。
壹:短視頻的二手流量生意
我們不否認,一些以短視頻為主打的產品之所以紅火起來,與其自身的內容有著莫大的關系,但是總體來說,短視頻的紅火,特別是巨大點擊率的背后,是擁有流量入口效應的平臺企業(yè)的傾斜扶持的產物,甚至可以說,短視頻從本質上依然是一個流量的生意,而且是流量二次轉化的產物,也就是二手流量生意。
而且,這種流量生意,在多數的短視頻平臺中,還不是從0到1生成的流量增量的過程,更多時候是基于一個存量的流量平臺,進行二次轉化、扶持、孵化而來,其中以快手從GIF動畫工具產品的二次轉化,UC和今日頭條的現金扶持,今日頭條的內部流量孵化而來。
也正是因為短視頻產品,更多時候不是從0開始產生流量增量,而多數情況下是基于一個已經擁有存量流量的平臺的二次轉化,進而形成了自己的流量和影響力,這必然決定了,其在整個流量生意中的貢獻價值有限。
就如,同樣是將軍身份,一個經歷過建國戰(zhàn)爭,南征北戰(zhàn)槍林彈雨成長起來的將軍,和一個和平時期,高等軍校畢業(yè),在紅藍對抗的游戲中成長起來的所謂將軍,其在整個國家中的實際貢獻值是不一樣的。
當下紅火的,幾乎所有的短視頻產品,都來自存量流量平臺的二次轉化,注定了其自身價值的大打折扣。
而在另外一面,正是因為短視頻產品來自存量流量平臺二次流量轉化,意味著其帶來的所謂流量,更多時候是一種內部流量的轉移,而非真正意義上的增量,有些富二代的感覺,很多時候其使用的財富資本,都是來自繼承,而非真正家族的增量財富。

這就決定了,短視頻產品,在各自的流量平臺內部的定位,雖然是當下風口的明星產品,但是其核心的流量來自曾經元老部門的流量分發(fā)和轉化,因此,其更被認為是平臺存量流量資產深度運營的產物,其更大的價值在于將流量價值進行一個“價值保鮮”。
所謂的“價值保鮮”,就是為了支持用戶在所在平臺上停留更多時間,以對抗存量流量無法為用戶提供更多的輔助手段,保持流量“入口”功效的困局。
如果用經濟學角度分析,平臺上已經擁有的流量,更像營銷部門花真金白銀賺回來的收入,而短視頻所提供的服務,只能是讓用戶感覺到的是,曾經花錢進入到這個平臺是值得的,而非是投入到更多的錢,其實質發(fā)揮的作用是輔助作用,而非主導作用。
正因為如此,我們再來看,被所有人寄予厚望的短視頻變現模式的平臺補貼。
平臺補貼本質上是吸引UGC用戶的一種手段,但是,從本質上說,是無法被當做一種商業(yè)的盈利模式的,包括政府政策性補貼,包括路邊撿到錢,包括非金融類公司的理財收入,其收入的本質在于偶發(fā)性,在于不穩(wěn)定性。
在現實中,支撐一個商業(yè)模式可持續(xù)的發(fā)展的變現模式,如果建立在一種偶發(fā)性、不穩(wěn)定性十足的模式之上,本身意味著其不具備商業(yè)模式的基本底層條件。
而前文所述,短視頻崛起于存量流量平臺的二次轉化,更像是平臺企業(yè)的內部成本部門,而非營銷部門的花銷,其能夠投入的補貼成本,以及補貼的持續(xù)性,一定是無法與曾經吸引流量的第一批流量獲取時候所付出的金錢。
而之前,圖文自媒體平臺,所謂的各種自媒體補貼能夠養(yǎng)活一些機構型自媒體平臺是有前提的。
其一,圖文的自媒體平臺,對于其所在的平臺企業(yè),對于內容獲取流量,利用內容提升平臺流量價值和用戶粘性的過程中,更多時候是一種增量價值,因此吸引補貼的正當性就具備了,畢竟是一次嘗鮮的過程;
其二,相比短視頻的視頻類內容,圖文自媒體的內容生產成本相對低廉,因此即便是同樣的補貼額度,能夠支撐一個機構型圖文自媒體的可能性,遠遠高于短視頻機構。
貳:虧本生意的必然命運
補貼之后是廣告收入,從技術層面上說,短視頻的廣告收入剛好處在了一個尷尬的境地,一方面作為視頻產品的廣告效果是良好的,但是因為其短的特性,直接消減了其視頻產品類型的天然優(yōu)勢,使得短視頻與廣告有些貌合神離。
而另一方面,風口上的流量殺手,本應該將流量廣告的紅利收入囊中,然而,作為一個父母(流量平臺)的“二子”,因為主要流量都來自“頭子”的存量流量的轉化,盈利能力完全掌握在他人之手,因此決定了價值大打折扣。
更為悲劇的是,如果忽略掉內容本身的自身差異,僅僅以流量本身的數量來論,圖文內容吸引的流量,雖然看上去有時候無法與單條短視頻相比(概率而言),但是生產成本相對較低的現實,長尾效應的發(fā)生,使得圖文內容對于流量的整體吸聚能力總體上優(yōu)過短視頻產品。
不劃算的生意,從本質上說是無法持續(xù)的,廣告主投入到短視頻上的同樣成本,帶來的收益,如果無法超越原有渠道手段,則意味著風口只是風口,無法帶來變現收入的風口。
在另外一個層面,當下的廣告收入,已經從傳統意義上的CPM類型廣告進行了一個普遍意義上的升級,更多廣告主堅持CPS的購買類型的廣告,而這種類型的廣告對于視頻這種產品而言是有一定的優(yōu)勢的,但是天然的成本劣勢,讓這種所謂的優(yōu)勢無法持續(xù)發(fā)揮作用,也意味著無法成為一門持續(xù)有效的生意,也意味著無法具備可持續(xù)性的商業(yè)變現能力。
叁:在商言商的重新思考
當我們談短視頻變現的時候,我們首先從一門生意的角度去審視這個問題,利潤來自于收入與成本的差價,無論是補貼也好,廣告分成也好,都看似能夠帶來不少的廣告收入,但是短視頻產品的天然屬性,其一流量獲取的二手性,其二制作成本的高企,注定了這種變現模式只能是一種曇花一現的存在,無法支撐一個商業(yè)模式的可持續(xù)性要求。
而曾經資本也好、媒體也好、平臺企業(yè)也好,都在談論和吹噓的所謂短視頻風口,風口上的無限價值增量,只不過是一個口號,甚至可以說是一個“騙局”。
這種完全依托于存量流量平臺的流量生意,本身不具備獨立流量生意的價值,并且面對高昂的成本投入,那些最終買單的平臺、資本,能夠給到的回饋完全無法支撐巨額的成本投入。

機構化的短視頻創(chuàng)作者,變現的壓力要大很多
短視頻產品,是一種品類的內容產品,可以說是影視類長視頻、精品視頻風潮之后,針對視頻流媒體類媒體形式的二次爆發(fā),正如圖文自媒體,是集成了曾經PC互聯網時代信息聚合生成流量平臺的爆發(fā)期之后,進行的二次爆發(fā)一樣,天然具備了流量價值的二手性。
這樣的流量價值的二手性,決定了其在依托流量變現的過程中,已經失去了自主控制權。
看似其它類型的內容媒體,包括圖文的自媒體能夠通過補貼等變現模式支撐起機構化的發(fā)展,而短視頻產品就很難,只是因為短視頻產品的生產成本無法與圖文類產品的成本構成相比。
而此時,我們在談論頭部的具備品牌價值的短視頻產品,特別是具有某種原創(chuàng)屬性的短視頻產品的變現難題的時候,卻不曾看到那些,依然采取短視頻的形式,依然能夠獲得一定的補貼收入,依然能夠將廣告分成收入賺取,與眾多短視頻機構唯一不同的是,他們能夠最大限度的控制短視頻的生產成本。
這種力量,一種是來自于真正意義上的,認知盈余和技術紅利賦權而來的“純”UGC群體,不過分依賴短視頻本身賺錢,以自我表達和才藝展示等為核心訴求,只在于出名,不在于利益,或者在乎利益的手段更多體現在自然的變現,在乎一個人價值的實現,而非一個組織化機構化運作的短視頻生產機構。
而另外一種,則是那些坐在電腦旁,不需要太多實地的拍攝,通過做搬運工的方式,將圖文轉化為短視頻,將長視頻剪輯成短視頻,將短視頻頭部產品做成精華版本,將熱點視頻進行二次加工,將其它平臺上的短視頻搬運到更多平臺,以實現收益的搬家族,他們唯一的競爭優(yōu)勢在于浩瀚互聯網世界的不對稱性依然存在,在于其作為生意而言對于成本的絕對把控,雖然風險極大,卻又事實上實現了變現。
肆:告別詩和遠方
當今天眾多的短視頻機構在變現道路上惆悵的時候,卻未曾發(fā)現曾經那些搖旗吶喊者如今都在做什么?還有多少人記得那些吶喊者口中的“詩和遠方”的模樣,只知道公司(工作室)賬面上的數字位數越來越少。
短視頻變現,從被吹捧的第一天就陷阱重重,如今的行業(yè)變現困境,是一種必然,也是一種畢竟,那些走出詩和遠方的創(chuàng)業(yè)者,醒醒之后,從哪里來到哪里去,依然是一片晴天。
經歷短視頻的紅火之后,起碼在幾個層面為后來者積淀了不少的成果。
其一,策劃和創(chuàng)意,特別是通過視頻視覺語言表達已經被更多的人接受,擁有這種技能者必然擁有更多的變現方式,只是不見得那么高大上,一單單業(yè)務做是必然的。
其二,視頻的興起,短視頻的紅過,必然激起市場上對于視頻拍攝和制作能力的需求升溫,更多的企業(yè)服務業(yè)務中,新營銷需求中,短視頻的需求將被激活,市場空間必然變大了,從補貼和廣告模式的幻想中,回到落地的企業(yè)服務業(yè)務中,可能又是一片新天地。
其三,更多的渠道平臺的出現,無論是存量的平臺企業(yè),或者是增量的短視頻平臺新貴,客觀上增加了短視頻類產品的分發(fā)渠道,這對于短視頻創(chuàng)業(yè)者是有一個可以在其中深度挖掘的金礦,至于誰能夠把握其中的流量博弈的成果,成就自己的事業(yè)就看造化了。
短視頻變現困局,源于思維定勢的簡單延伸,卻未曾理性分析其中的差異,源于存量既得利益群體的一場吶喊引發(fā)的巨變,巨變之后,留下變現的諸多困惑與陷阱。
短視頻風潮之后,"詩和遠方"成為過去,回歸現實的視頻服務生活,雖然沒有了“詩和遠方”的美好,卻有了“面包和油條”的充實。
相關推薦
北京時間7月24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fastcompany.com網站今日載文稱,網絡視頻已經無處不在,觀眾在迅猛增長,而且沒有放慢的跡象,短視頻將成為營銷的未來。以下為文章全文:過去3年上過網的用戶幾乎都觀看過網絡視頻。互聯網上視頻無所不在,朋友在時間軸(timeline)發(fā)布有趣的以貓為主角的視頻,同事發(fā)送勵志視頻,喜歡的品牌以別出心裁的方式展示產品。幾乎用戶訪問的所有網站都在以某種方式播放視頻。網絡視頻觀眾在迅猛增長,而且沒有放慢的跡象。以下是網絡視頻將很快“占領”用戶上網時間,以及廠商將利用網絡視頻營銷產品和服務的五大原因:1、將有越來越多的用戶觀看網絡視頻不斷有研究顯示,越來越多
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CNNIC)發(fā)布的報告顯示,中國網絡視頻用戶規(guī)模增至3.50億,半年內用戶增量接近2500萬人,在網民中的使用率提升至65.1%。而手機端視頻用戶超過一億人,在手機網民中的占比由2011年底的22.5%提升至27.7%。與此同時,視頻網站靠長視頻積累用戶和獲取品牌廣告盈利的神話正在被打破。根據艾瑞最新發(fā)布的《2012年網絡短視頻營銷價值研究》數據顯示,短視頻的觀看次數已經超過了長視頻,占據了一半以上的份額。短視頻觀看份額猛增視頻主要分為長視頻和短視頻,短視頻還包括UGC和自制劇?!?012年網絡短視頻營銷價值研究》顯示,短視頻的觀看次數已超過了長視頻,這為視頻網站的發(fā)展帶來
在國外,谷歌將旗下視頻網站YouTube與社交服務Google+深度整合,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效果,YouTube的視頻觀看時間明顯提升。而在國內,以酷6網為代表專注于UGC領域的視頻網站也早就洞察到了這一發(fā)展趨勢。為此,今年5月份酷6網發(fā)布了其全新的社交視頻產品——新酷六。它正是基于視頻+社交的新媒體形態(tài)。新酷六可以根據用戶使用需求在海量信息時代提供精準的個性化內容,并與合作伙伴機構構建專業(yè)的內容輸出機制,為用戶提供及時精準的資訊。國內其他視頻網站也看到了視頻+社交的前景,騰訊視頻打通了其QQ和騰訊微博平臺實現視頻+社交的特性;土豆網也選擇與新浪微博合作,尋求健康發(fā)展的途徑。對此,業(yè)內人士認為,
9月26日消息,酷6網近日聯合市場研究機構CSG(全稱為CSG精確市場研究集團)發(fā)布《短視頻用戶研究報告》,該報告顯示,網民中使用網絡視頻的比例已經達到82%,成為僅次于搜索引擎、電子郵件和網絡購物的重要網絡應用;此外視頻用戶收看視頻網站的頻次與日均時長已經超過電視。該報告源自CNNIC數據庫中抓取的40萬用戶樣本的調查結果。報告顯示,視頻網站的日均收視時長達到了1.8小時,超過了電視的日均收看時長1.68小時;且視頻網站的廣告可信度與門戶網站持平,逼近電視。此外報告還顯示,網絡長視頻的使用比例為76.9%;網絡短視頻的使用比例達到了62.2%。網絡視頻用戶中,同時使用長短視頻的比例高達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