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VR體驗中,有時會用手套追蹤動作,行動受到限制,新電子皮膚可以替代手套。有了電子皮膚,用戶可以用手勢與物理對象、AR應用中的目標物互動。馬卡洛夫與他教導的博士生貝穆德斯(Gilbert Santiago Ca?ón Bermúdez)認為,除了游戲,新技術還可以用在軟件設計、企業(yè)、物理治療、安全等領域。
“不妨想像一下,如果你想按一個按鈕,這個按處在受限環(huán)境中,你觸碰不到。你肯定想用無觸摸的方式操縱按鈕。”馬卡洛夫說,“將磁場傳感器與永磁體結合就能做到。”
將皮膚貼在手上,就能追蹤相對于外磁場角的位置和動作。信息發(fā)送到計算機,動作以數(shù)字方式重建,轉化為功能或者命令。
團隊展示了電子皮膚的能力,他們讓用戶調暗電腦屏幕上的圖像,輸入鍵盤字符,完成任務時不需要真正碰觸任何東西。例如,用電子皮膚調暗燈光時,研究人員開發(fā)了一個塑料環(huán),中間有永磁體,作為調暗燈泡的轉盤使用。用戶將一個傳感器放在手掌中,手放在轉盤上方,如果想調節(jié)燈泡,轉動手就行了,不需要碰觸。計算機與傳感器連接,將信息翻譯出來,在屏幕上調暗光源圖像。
然后是虛擬鍵盤。傳感器裝在腕帶上,另一只手的一根手指裝一個小磁體,裝在指尖。有4個鍵盤字符可以選擇,用戶只要將帶磁體的指尖放在腕帶上方就行了,不需要碰觸,腕上傳感器的4個不同區(qū)域分別代表不同的字符。
團隊將微型磁敏組件以一種很新奇的方式排列,制成傳感器。在VR領域,用磁場追蹤動作并不是什么新技術。Oculus與華盛頓大學的研究人員曾展示一種新傳感器,這種傳感器是一種指尖大小的磁傳感器,用于VR環(huán)境,系統(tǒng)叫作Finexus。還有一家名叫Ommo的創(chuàng)業(yè)公司也開發(fā)了一副手套,它用嵌入式磁傳感器追蹤手部動作。
馬卡洛夫說,這些設備都是根據(jù)傳統(tǒng)磁傳感器開發(fā)的,很笨重。他還說:“我們的設備不同,不會受到動作的限制,因為它擁有特殊的機械性能,很薄、極為柔韌。”
電子皮膚(或者叫人工皮膚)也不是新東西。之前早就出現(xiàn)過類似的產品,功能多樣,比如用來監(jiān)測健康環(huán)境、收集關鍵信號、感知溫度變化、制作更敏感的假肢。2015年,馬卡洛夫的團隊曾展示一種接近報警傳感器,它可以模擬觸摸。不過之前的系統(tǒng)無法對旋轉動作進行定向感知。
馬卡洛夫的原型產品將微型磁敏裝置植入電子皮膚,具備定向感知能力,這是一大突破。在虛擬對象與傳感器之間不需要直線光,如果用光學方法必須這樣做。
事實上,馬卡洛夫希望新系統(tǒng)能夠在醫(yī)療領域找到用武之地。例如,可以將傳感器裝在皮膚上,了解病人手術之后關節(jié)的復原情況。
不過現(xiàn)在的技術還不完美,要將永磁體裝進物體,然后才能改變環(huán)境的磁場,過程太麻煩,在日常生活中不實用。下一步馬卡洛夫的目標就是剔除永磁體,用地磁場來追蹤動作和位置。他說:“長久以來,我們的社區(qū)一直在期待這樣的技術出現(xiàn),它是當前研究的熱點。我們快要達成目標了。”細菌、昆蟲、鳥、鯊魚都能感知地磁場,用磁場判斷方向,導航。
責任編輯:王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