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色图 亚洲|野外口爆视频国产|久久精品视频观看|97精品人人抽插

柳傳志:十論中國芯未來之路

2018-05-11 15:45:47 來源: ZOL中關村在線 熱度:
對于我這個在IT行業(yè)做過40多年廠商、用戶、記者的人來說,對于目前中國生芯養(yǎng)芯也非常著急,甚于認為這是中國IT產業(yè)到了最危險的時刻,盡管我一周前寫過一篇《別時空錯亂瞎評芯》得到眾多讀者們正面的支持和一些人的反駁后,我仍覺得好多話沒說完,經過上周的采訪、查閱資料、反復思考后,我覺得自己有責任從頭評論中國芯生。
 
 
以下內容從十個方面與柳傳志共同論證:
 
1、當年有生產許可証才能做PC
 
2、有主板才能做品牌
 
3、有品牌有主板才能裝芯
 
4、全球一體化垂直分工,沒分工到芯
 
5、芯要有量才有質才有價格
 
6、產業(yè)重直生態(tài)成立才可生芯
 
7、現在有國內巨大市場支持養(yǎng)芯
 
8、民營企業(yè)做芯三理由
 
9、技術路線確定
 
10、BAT做芯但必不做整機
 
先有自我品牌才能承載芯
 
我特別欣賞“歷史永遠是新聞的背景”這句話,一個人對待任何什么事件要下結論前,如果沒有歷史背景的交待,整個事件就成了無厘頭。
 
PC生于1981年lBM公司,80年代中末期改革開放初期進入中國,當時是計劃經濟時期,我們國家隊長城集團是中國最大最有實力的計算機公司,聯想及其非電子部所管的企業(yè)并沒有國家計算機生產許可證,柳傳志帶領聯想公司(早期叫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新技術發(fā)展公司)不可能做計算機,只有先做漢卡和主機板。
 
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計算機展會叫comdex,這個展會到80年中末期沒有中國廠商參展蹤影,在1989年美國拉斯維加斯的comdex展覽會上,一位中國行業(yè)領導在一個角落里發(fā)現了聯想的主板上前詢問:為什么國內這行業(yè)沒聽說過你們,展臺工作人員只有如實回答,回國后才開始著手給聯想辦了生產許可證。90年代初聯想品牌電腦。
 
美國之所以能夠產生英特爾、微軟這樣的巨型芯片和操作系統公司,就是因為當時有康柏、惠普、戴爾這樣的世界電腦品牌支持。
 
做整機代理才能養(yǎng)主板
 
要做品牌先做主板,可做主板是賠錢的,拿什么養(yǎng)主板?給當AST(當時中文名字叫虹志)電腦當代理可以賺錢養(yǎng)主板,就這樣,聯想給AST當了多年代理,其中前三年的盈利用來補貼自我品牌主板,才有了做自我品牌的基礎。
 
所以邏輯是這樣的,要生產芯必須有上千萬臺自我品牌電腦承載,才可能成活。
 
要有自我品牌電腦必須有自己的主板。到2000年,聯想以及同方、紫光、其他自我品牌電腦相加不過1590萬臺,聯想當時占有30%的市場,大約年產500-600萬臺,他知道自己根本不可能支持自己的芯片產業(yè),因為半導體集成電路一個品種要上千萬片才有開箱率,才有廠商們可承受的價格。何況當時一條生產線價格已漲到20億美元一條。
 
到2001年聯想集團年總收入不過192億港元,純利不過10.26億港元,也就是說,聯想要拿出全年利潤才有投一條生產線的十六分之一(當時1美元合8港幣)的錢,這還不算購買技術專利費用,如果不買技術專利,也要付出幾百萬元的研發(fā)費用。
 
任何不是敗家子的企業(yè)家都不會這樣蠻干,這不是愛國而是禍國。
 
不但聯想不會這樣干,同樣紫光、同方以及全世界的企業(yè)都不會這樣干。
 
只有垂直才能建立生態(tài)養(yǎng)芯
 
按道理說,應該有可以支持國內電腦行業(yè)的企業(yè)出現,可是現實是,當時到現在并沒有垂直芯片廠商出現來支持國內電腦廠商。
 
為什么?因為無論誰也抵抗不了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潮,中國也是,中國電腦行業(yè)更是。
 
如果說科學家、院士們只懂技術發(fā)展不懂產業(yè)行業(yè)發(fā)展生態(tài)也對,可那不懂技術又不懂產業(yè)行業(yè)發(fā)展生態(tài)還胡說八道的人,只能說無知。
 
任何產業(yè)是有自己的生態(tài),特別是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巨潮面前,任何小公司封閉自給自足必完蛋。
 
例如,在汽車行業(yè),做整車的不能做發(fā)動機,做了發(fā)動機沒批量還只能自給價格下不來無法競爭,又如,做家具的不能做木頭生意,否則木頭生意不可能存活。
 
關于產業(yè)生態(tài)學問,至今很多超級世界大公司都犯過錯誤,谷歌公司夠牛的吧,2012年8月25日用125億美元買了摩托移動,一年零4個月后用29億美元賣給了聯想,微軟夠聰明的吧,2014年用72億美元買了諾基亞,不了了之。前者96億美元打水漂,后者72億不見蹤影,當然可能擁有了些專利,一個做操作系統的公司買什么手機整機廠商啊,這不是買了品牌的目的為了毀掉這個品牌嗎。
 
說到底,必須垂直分工產業(yè)才能做大。但是柳傳志不太同意我的說法,他認為一個廠商如果占有市場足夠大的份額,可以做垂直分工壓扁,變?yōu)闄M向封閉,但我認為,如果一個廠商占有過大市場時,反壟斷法會干預。如果不干預,那么這個產品的市場將失去創(chuàng)新活力。
 
有人拿蘋果封閉行為舉例,熟不知蘋果的芯片也用英特爾、高通的,更不想蘋果的APP成就了世界上最大的應用軟件開放體系。
 
中國芯必生于民營企業(yè)
 
說了那么多生芯的時代、資金、生態(tài)、的背景,該說當前的問題,現在如果中國廠商沒有芯用了怎么辦,別跟我說拿出兩彈一星的精神勁頭做芯必定成功之類的話,我說真拿出那勁頭方式,也絕對不會成功,因為二彈一星不需要生態(tài),它是國家安全的籌碼,用戶只有1個-‐就是我們的國家。
 
龍芯牛啊,但龍芯只是軍用,如果做民用它的價格誰能用得起?它與Windows的兼容嗎?
 
為什么說未來中國芯必須出生于民營企業(yè)呢?柳傳志說因有三:
 
一是民營企業(yè)領導班子穩(wěn)定,領導不會在幾年內調整,運營者不固定,做芯養(yǎng)芯可不是一、二年的事兒,企業(yè)有了真正固定的主人才會為長遠發(fā)展打算和投入;
 
二是民營企業(yè)按市場規(guī)律辦企業(yè),絕對不會干沒有買家的買賣;
 
三是可以吸收天使、風投資本等資本運作,中國這么大的互聯網用戶市場支持,這樣規(guī)模的用戶需求生態(tài)一定可以培養(yǎng)出中國芯來。
 
我被他說服了!
 
關于技術路線的制定
 
如果說科學家院士是始,那么企業(yè)家和市場是終,缺一不可,缺了誰不是有始無終半途而廢,就是無頭怪物,過去我們極度重視研發(fā),不重視市場、生態(tài)和企業(yè)家,所以30年來很多研發(fā)成果只能半途而廢,根本沒有升級換代這個詞可言,這是為什么?是因為沒有企業(yè)家跟進。
 
柳傳志認為國家應該像尊重科學一樣尊重企業(yè)家。
 
換句話說,沒有企業(yè)家去完成實現科學家們的成果,科學家們的成果對于社會、對于人類來說成為負值,因為不研發(fā)它起碼不花費巨資。
 
我再多說一句,我說的企業(yè)家有別于商人,他們的區(qū)別在于企業(yè)家有社會責任感。
 
回到生芯養(yǎng)芯的話題上,在我看來目前首先應該盡快制定中國芯的技術路線,X86肯定是行不通的,因為在硅為介質上承載的摩爾定律已快到盡頭,指令無盡地增加功耗問題會加劇,盡管成立了安謀中國公司,ARM專利費也太高,另外,據說在技術上它只是30多年前初級的RSIC體系。
 
最近幾年開源的RiCS一V芯片天賜良機地出現了,我們專家是不是該論證一下其可行度,如果說我們用開源操作系統創(chuàng)造了中國路由器、軟件出口等上千億的產業(yè)鏈,為什么不能用開源做出自己知識產權的射頻、DSP、Dram、CPU等半導體集成電路芯片呢?
 
再說芯片產業(yè)本來就是設計、制造、封裝、測試產業(yè)4分離,哪怕就是先掌握其中的1、2環(huán)節(jié)也行,當然最后成功的保證還需企業(yè)家、企業(yè)及資本的跟進,否則又是半途而廢。
 
BAT投芯片怎么樣
 
說到民營企業(yè)中國人首先想到的是BAT,都是民營企業(yè)的各路巨無霸,他們從股市上可以來錢,更是垂直的與整機制造行業(yè)無關的行業(yè),的確他們也在行動,阿里已經研制出來神經元芯片了,看來真的靠譜。我也相信,騰訊、百度、京東也有類似的打算和行動。
 
現在我唯一擔心,他們本身是用戶,一旦做出芯片肯定做整機,一旦做阿里PC、阿里手機、阿里路由器等整機設備,它的芯片就不能再賣給其它PC廠商了。或者說其它廠商就不可能再買阿里芯片了,又回到違反了垂直生態(tài)狀態(tài)。
 
事實上,做手機終端一直是阿里的夢想,據說為手機操作系統成立了專門的部門,已投了十幾億元,雖然沒見手機出來,但阿里一直不撒手。
 
還有一個例證,不僅是阿里,BAT都自己攢服務器,這些白牌服務器有一個非常好聽的名字,叫定制服務器,這可能就是未來阿里芯或者百度芯、騰訊芯、京東芯的載體。
 
結束語:
 
寫了這么多還覺得意猶未盡,如果我上述的關于中國生芯養(yǎng)芯的哪一句話說錯了,先別給我扣帽子,可以用事實、數據、時空間狀況等多角度反駁我,如我說對了為什么不聽不贊。

責任編輯:胡輝

相關推薦

國家智能電網建設用上了浙江制造的“中國芯”

日前,杭州開鼎科技與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通信與用電技術分公司就”基于PON的配用電光通信OLT/ONU芯片合作開發(fā)”正式簽約,開鼎科技將獨家為國家智能電網建設提供光電通信專用芯片及相關解決方案。這意味著國家智能電網通信技術不僅有了”中國芯”,也意味著國家電網公司智能芯片產業(yè)化基地通信芯片項目全面展開。作為中國首家、全球第四家掌握EPON核心通信芯片技術的IC設計公司,是一家致力于光纖接入網芯片開發(fā)設計的原創(chuàng)型科技企業(yè)。2010年,該公司在國內率先掌握了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EPON芯片研發(fā)技術。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是中國智能電網系列標準的制定者,擁有智能電網的關鍵技術,在中國國家智能電網項目中起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