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從運營成本、用戶體驗的角度考慮,運營商其實很難做到真正意義上的不限量,不限量之上的限速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體現。放眼國外運營商,他們又是如何玩轉“不限量”的呢?
日本:只做明明白白的“不限量”
日本社會一直以來就給人嚴謹、細致的印象,日本運營商們也是如此。從日本通信市場的發(fā)展歷史看,在他們的套餐中就從未出現“不限量”的字眼。
因此,無論是早期的階梯式流量(一開始按量收費,封頂后資費不變),還是后來的定額流量,永遠都是“明碼標價”。
如今,日本4G套餐中的流量門檻普遍提升至了20GB,但依舊沿用著“超量限速”這一熟悉的配方。不輕易使用“不限量”的說法,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成為日本通信行業(yè)的默認標準。
美國:以權益區(qū)別“不限量”用戶
相較于日本“不限量”的波瀾不驚,美國的不限量歷史則顯得跌宕起伏。
早在2009年,美國市場就已出現了真正意義上的流量不限量套餐,但由于過度地放開,導致很多用戶大肆使用,運營商的網絡一時間不堪重負,因此在2011年運營商紛紛叫停了該政策。
而在此后的幾年間,AT&T曾一度推出所謂的“不限量”套餐,但由于并沒有在宣傳時給予充分的告知,最終被FCC(聯邦通信局)以“虛假宣傳”為由處以1億美元的巨額罰款,教訓不可謂不深。
因此直到2016年,當運營商再次集體推出“不限量”套餐時,就明確標注了“超量限速”等的提示。
然而針對這一次的不限量套餐,美國運營商則進行了不少創(chuàng)新。
以第一大移動運營商Verizon為例,他們將不限量套餐分為3類:go unlimited、beyond unlimited以及above unlimited。
盡管都屬于限速的不限量套餐,然而三者的限速條件卻不同:go unlimited是在網絡環(huán)境擁擠時可被限速,beyond unlimited是在用量超過22GB以后被限速,而above unlimited的限速條件更是要超過75GB。
同時,后兩種不限量套餐在視頻收看質量、熱點接入情況、收看付費頻道數等方面相較于第一種不限量套餐有著更優(yōu)的權益。這樣一來,“不限量三兄弟”也被分成了三五九等,用戶完全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需求去進行選購。
從國外運營商的做法看,無論是何種不限量套餐,規(guī)范宣傳概念仍是必要的前提。在此基礎上,通過一定的差異化服務讓每位用戶找到適合自己的套餐,才是不限量套餐發(fā)展的正確之道。
相關推薦
2009年5月17日,距離小滿只有4天,但這未必就是運營商“等待收獲之季”。立夏剛過,3G尚未“大展拳腳”,價格戰(zhàn)就如火如荼開始了:浙江移動TD套餐每月60小時包月達到80元;北京聯通WCDMA最低套餐98元,語音費用最低達到0.24元/分鐘;北京電信則推出160元包300小時的上網費用……我國古代將小滿分為三候:“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麥秋至”,可以說,在收獲來臨之前,就已經有作物枯萎了。3G帶來的僅僅是盛夏般的價格戰(zhàn)嗎?運營商何時才能等到利潤的“麥秋至”?電信業(yè)的贏利密碼截至2009年3月,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的手機用戶分別到達4.77億、1.37
對于三家運營商增值業(yè)務方面的部署,Gartner公司手機行業(yè)分析師Sandy沈認為,對于運營商來說,3G規(guī)模能否擴大,關鍵在于能否推出足夠多、且有足夠吸引力的3G業(yè)務;也就是說,增值業(yè)務的業(yè)績將決定運營商在3G時代的成敗。5月17日,中國聯通的WCDMA網將投入試商用運營。從此,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之間的3G大戰(zhàn)正式展開。在北京郵電大學教授呂廷杰看來,3G之戰(zhàn)除了將給用戶帶來新的體驗外,還會造成運營商進一步優(yōu)勝劣汰,最終形成兩家巨型運營商相互競爭的格局。電信專家此番“雙寡頭”預言會否成真?從三家運營商3G起跑姿態(tài)中,或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增值業(yè)務部署各有側重5月11日,中國移動投資5億
盡管中移動手機電視業(yè)務在經歷奧運期間短暫的火爆后始終未能走出低谷,但是這并不妨礙其他運營商看好該項業(yè)務。日前,《通信產業(yè)報》(網)記者獨家獲悉,中聯通將在5·17世界電信和信息社會日推出手機電視業(yè)務,開展試商用,預計到2009年10月正式收費。顯然,曾經波瀾不驚的手機電視市場即將引入新的競爭者。聯通出馬在中移動看來,中聯通WCDMA制式終端與業(yè)務的豐富將是最大威脅,手機業(yè)務無疑正是這樣的威脅。據《通信產業(yè)報》(網)記者了解,此次中聯通將在“5·17”推出的手機電視業(yè)務將在一定程度上借鑒中移動的做法。例如,在內容來源上,中聯通幾乎與所有中移動的內容提供商建立了不同程度的合作關系,并且在資費政策借
中國移動旗下的SNS網站139.com5月20日在廣東省上線。去年,中國電信與北京神州恒基簽署合作協議,與該公司合作共同推出虛擬3D時尚社區(qū)ChinaQ,正式進軍社區(qū)平臺。去年10月15日,新聯通在掛牌成立的同時,其旗下的SNS網站——“新樂園”也悄然上線。運營商進軍SNS,一方面是鞏固各自積累多年的龐大用戶資源,另一方面是為了增加用戶的黏度。從短期看,運營商進軍SNS對各自的業(yè)績影響不大。運營商積極布局SNS在運營商看來,天然的優(yōu)勢加上巨大的誘惑是他們進軍SNS的理由?!斑\營商進入SNS,一方面是鞏固各自積累多年的龐大用戶資源,另一方面,通過推出自己的SNS站點為用戶提供新的增值服務,增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