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珠江數碼官方消息,2017年9月20日上午9時,廣州珠江數碼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珠江數碼,股票代碼:871828)新三板掛牌敲鐘儀式在北京全國中小企業(yè)股份轉讓系統成功舉行。
根據官方消息,中共廣州市委常委、副書記歐陽衛(wèi)民同志、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副部長賴斌同志等特邀嘉賓及廣東省文改辦、廣州市文廣新局、廣州市金融局、廣州市國資委、廣州市文資辦等單位領導、公司股東代表、員工代表出席了掛牌儀式。
廣州珠江數碼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主營業(yè)務是從事廣州地區(qū)廣播電視網絡的建設、運營、維護和管理。公司的主要產品是電視基本收視業(yè)務收入、增值業(yè)務收入、互聯網接入業(yè)務。
珠江數碼在新三板掛牌上市(至于掛牌是不是上市,還是看大家從哪個角度看吧!),還是頗讓人意外。畢竟以其規(guī)模和體量,登陸A股還是很有希望的。更重要的是,在廣東已經存在“天威視訊”上市的背景下,珠江數碼登陸資本市場無疑給廣東一省一網整合增加了挑戰(zhàn)。
1、唐突?
根據公開轉讓說明書,珠江數碼目前的股份結構如下,由廣州廣播電視臺控股:
實際上,即使是在新三板掛牌,珠江數碼所走的審批流程也是極其繁瑣,包括獲得廣州市委宣傳部、廣州市文資辦、廣州市國資委、廣東省文改辦、廣東省廣電局、中央文改辦、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等相關市、省部級單位的審批及報備工作,只不過在時間和流程上相比A股市場簡單一點。
實事求是來說,由于新三板的投資門檻和流動性,其在資本層面的意義并沒有那么大。珠江數碼為何要如此“大動干戈”在新三板掛牌呢?這恐怕是外界普遍關心的問題。
業(yè)界一個猜測是應對廣東的一省一網整合。有消息人士透露,廣東省網對珠江數碼的整合一直不太順暢,這里面存在一定的歷史背景。在登陸A股至少需要3到5年時間的情形下,快速登陸新三板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即使不能阻擋,也能夠提升自身的籌碼。
這方面的考慮不能否定,但記者覺得也不一定就是這個原因,如果換個視角來看:
1)珠江數碼在新三板掛牌之前,與廣東省網簽訂了戰(zhàn)略合作協議,為了避免無序競爭、重復建設、資源不共享等問題,雙方還合資成立了廣州廣播電視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統一進行廣州市新建樓盤的建設安裝工作??梢姡谥榻瓟荡a在掛牌新三板這件事情上,是與廣東省網有過溝通,后者也沒有在一系列審批流程中“設阻”。
2)與資本市場對接不一定就是網絡整合的阻力,一切還在于操盤手的運作思維。遠有湖北廣電網絡通過借殼上市逐步實現了全省網絡整合,近有江蘇有線通過重大并購加深全省網絡整合。甚至有人認為,江蘇有線的整合模式為全國性網絡整合提供了試驗田,對于省網整合何其又不是這樣呢?
當然,到底是基于什么考慮,恐怕當事方是最清楚的,也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2、市場
公開轉讓說明書信息顯示,珠江數碼2015年度、2016年度營業(yè)收入分別為7.46億元、7.82億元;凈利潤分別為1.3億元、1.14億元。
其收入結構如下,基本收視費占比約為55%,與全國平均水平相當:
而其最新半年報顯示,截止2017年6月30日,2017年上半年營業(yè)收入為4.41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6.34%;歸屬于掛牌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7090.77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3.54%。
其半年報顯示,其上半年營收增長主要是因為珠江數碼與亦非云互聯網技術(上海)有限公司達成的協議中約定,由該公司回購珠江數碼已采購的4K智能機頂盒及配套的調制解調器,珠江數碼實現一次性的銷售收入4252.12萬元所致。(什么情況?)
2015、2016年度,珠江數碼各報告期末公司電視開通狀態(tài)的用戶(包括數字電視主終端用戶、互動用戶 、智能電視和模擬有線)數量分別為 130.75萬戶和 129.06萬,保持穩(wěn)定。
2015年末及2016年末,公司互聯網寬帶接入業(yè)務開通狀態(tài)用戶數量分別為 23.19萬戶及 27.74萬戶,用戶數量隨著業(yè)務的發(fā)展不斷增加。
2015年度以及2016年度,公司增值業(yè)務收入分別為 4,639.30萬元和6,318.47萬元。主要由于增值業(yè)務為點播付費節(jié)目等, 通過互動電視實現。互動電視用戶數分別為40萬人、45萬人,用戶數量和平均增值業(yè)務消費增加,導致公司 2016年增值業(yè)務收入增加。
從珠江數碼的用戶規(guī)模來看,其大致相當于天威視訊60%。天威視訊2017年上半年有線電視業(yè)務收入為6.4億元,珠江數碼為4.41億元。對比來看,珠江數碼單用戶價值可以與天威視訊進行類比,從中也可估算珠江數碼市值。
雖然廣電行業(yè)近年來有點走下坡路的味道,但廣電運營商/電視臺與資本市場的對接卻呈現加快態(tài)勢,運營商層面包括新疆廣電網絡、龍江網絡、重慶有線等均傳出正在上市準備當中。而與IPTV為主營業(yè)務的各地廣電新媒體運營公司也在積極準備上市,甚至大有從數量上超過廣電運營商之勢。
好事乎,壞事乎,很難下結論。但參考中國出版業(yè)與資本市場對接的歷程來看,似乎是利大于弊。而全國廣電系統大規(guī)模與資本市場的對接,對于全國性網絡整合而言,無疑需要更高的智慧與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