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某運營商與互聯網公司合作的流量定向產品再次升級,在一些地方推出了“1元1GB”,就是說,以后,電信運營商的流量費用降低到了一塊錢就可以用1G的程度。
據外媒最新報道,經濟合作與發(fā)展組織送出的2016年月度手機流量支出報告顯示,流量消耗排名第一的是芬蘭,這個國家的用戶每月消耗流量平均在11GB!排名第二的是拉維托亞,每月人均流量消耗達8.21GB;奧地利排名第三,數據為6.25GB。所有經濟合作與發(fā)展組織的成員國中平均用戶流量消耗為2.3GB。
工信部此前發(fā)布的權威統(tǒng)計數據顯示,在2016年12月份,中國智能手機用戶平均每月消耗流量剛剛超過1GB,而截至今年8月底,中國手機用戶平均月度流量已經達到了1.83GB。日前,工信部新聞發(fā)言人鄭立新在10月27日介紹,9月份我國移動用戶的戶均移動流量消費達2007.2MB,較去年同期增長140.4%。
另外,鄭立新表示,基礎電信企業(yè)于9月1日已全面取消手機長途和漫游費,前三季度固定寬帶接入戶均資費同比下降5.2%,每G移動流量資費平均降幅達48.3%。
在三家電信運營商的對比上,今年上半年中國聯通手機上網數據流量同比增長325.7%,4G用戶月均流量3330M。但是,中國移動戶均使用流量大大低于行業(yè)平均水平,前三季度手機上網客戶月均流量使用僅1.2G。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一方面是中國移動用戶數量極大,老中小用戶分散,造成平均數較低,另外一方面也與中國移動沒有緊跟互聯網流量套餐有關。
如今,很多人開始習慣了用網絡電話,比如微信語音聊天或者視頻聊天。根據微信數據顯示,2017年國慶節(jié)期間,90后的用戶“最有愛”,呼叫他人次數最多,平均時長達到了600秒。而60后呼叫90后的時長是全年齡段中平均時長最久的,平均通話時長為750秒。
接下來,隨著智能音箱的入駐家庭,基于網絡IP的通話也將流行,種種跡象表明,有關部門對于IP電話的禁令早已“失效”,運營商的語音業(yè)務不僅在自我消亡,也在遭受互聯網公司的徹底OTT。
面對全面的網絡化和流量化,電信運營商沒有理由袖手旁觀,也不能坐以待斃,一塊錢賣一個G的流量將成為必然事件,包括中國移動在內,年內還將掀起一波降價高潮,用戶的流量使用還將會大幅度上升。
當然,流量單價的下降并不一定帶來用戶使用費用的降低,隨著各種應用的自身耗費增加和更多應用是興起,在網絡生活時代,視頻業(yè)務、電子商務以及游戲都將成為流量“貪吃蛇”,流量資費持續(xù)下降,而用戶的月消費數量還將維持的一定的水平上,甚至,對一些年輕用戶而言,總的通信消費支出還會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