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出爐的畢馬威自動駕駛汽車成熟度指數(AVRI)上,荷蘭排名第一,成為世界上準備最充分的國家,如果廠商要選一個國家部署自動駕駛汽車,顯然風車之國是最佳選擇。
畢馬威自動駕駛汽車成熟度指數
畢馬威的這項研究前瞻性十足,它不但對各國為自動駕駛做出的努力進行了評分,還從一個側面提醒了準備不夠充分的國家如何提升自己。
這項研究中,畢馬威共甄選了全球 20 個國家,主要對四個方面進行評估——這對一個國家是否能“接納”自動駕駛汽車至關重要。這四大支柱分別為:技術和創(chuàng)新、基礎設施、政策和法規(guī)、消費者接受度。
結果顯示,風車之國荷蘭奪得榜單頭籌,荷蘭在基礎設施與消費者接受度兩方面表現出色,分列第一與第二名。當然,荷蘭能拿下冠軍主要還是因為它在這四個方面的評比中都沒被擠出過前四名。
緊跟荷蘭的是小國新加坡,除了技術和創(chuàng)新方面排名第八,基礎設施屈居第二,其他領域它都拿下了榜單頭名。
科技巨頭眾多的美國雖然國土面積大,拿下探花之位,北歐國家瑞典則排行第四。美國的主要優(yōu)勢是技術和創(chuàng)新,它在該領域拿下頭名。瑞典則在技術和創(chuàng)新上緊跟美國排名第二。
總榜單排名第五的是英國,它在四大領域中都守住了前十名,其中最好成績是消費者接受度,英國排名第三。
技術和創(chuàng)新
畢馬威為技術和創(chuàng)新指數打分時參考了以下九大因素:
產業(yè)合作
自動駕駛中心的研發(fā)
自動駕駛技術公司總部數(每百萬人口)
自動駕駛相關專利數(每百萬人口)
總投資數(每百萬人口)
電動車市場份額
Uber 的市場表現
最新技術的應用率
創(chuàng)新能力
據雷鋒網了解,在這部分,美國、瑞典和德國分列一二三位,其中美國在九大項中有五大項都勇奪頭名。在技術和創(chuàng)新上排名后三位的是巴西、印度和俄羅斯。巴西和俄羅斯甚至在五個大項中直接拿了零分。
基礎設施
在基礎設施一項中,畢馬威一共參考了六大因素:
電動車充電站密度(每 100 千米)
基礎設施的 GSMA 全球連通性指數
4G 覆蓋率
道路質量
世界銀行物流表現指數
畢馬威基礎設施改變準備指數
在這一部分,荷蘭毫無爭議的拿下頭名,新加坡和日本緊隨其后。荷蘭每 100 千米就有十座充電設施。中國和英國排在了第二和第三,但與荷蘭的充電站密度相比還是要差不少。
政策和法規(guī)
這部分畢馬威主要參考了七大因素,分別為:
自動駕駛法規(guī)
交通部門參與度
政府在自動駕駛基礎設施上的投資
政府贊助的自動駕駛測試項目數
畢馬威政府能力改變成熟指數
政策制定實體力度
法律系統(tǒng)效率
荷蘭在這部分排在第三,新加坡和新西蘭拿下前兩名。在自動駕駛法規(guī)和政府投資上,荷蘭得到了最高分。
消費者接受度
這一部分主要參考了四大因素:
測試區(qū)域的人口數
自動駕駛接受度的用戶調查數據
畢馬威市民技術使用改變準備指數
技術成熟度
新加坡與荷蘭分列第一和第二。支撐荷蘭拿高分的主要是因為該國有五個城市都部署了自動駕駛測試車,而這些城市是荷蘭最主要的人口聚居區(qū)。
下列國家為畢馬威自動駕駛汽車成熟度指數 Top 10:
荷蘭
新加坡
美國
瑞典
英國
德國
加拿大
阿聯(lián)酋
新西蘭
韓國
中國也在畢馬威甄選的 20 個國家榜單中,不過最終只拿下倒數第五名。畢馬威指出,中國有希望成為 2025-2030 年間的自動駕駛領導者。因為這里不但是全球最大的汽車生產和銷售市場,且目前對技術創(chuàng)新高度關注,推出了“中國制造 2025”等一系列扶持計劃。
不過,雖然在高新技術上發(fā)展迅速,傳感器、AI 為基礎的計算視覺、語音識別、路徑規(guī)劃和車聯(lián)網技術都走在了世界前列,但中國的傳統(tǒng)工業(yè)、公路基礎設施和科技基礎較為薄弱。
當然,中國還有其他優(yōu)勢,如 4G 覆蓋率高,擁有全球第二高密度的充電樁,以及滴滴出行等新出行企業(yè),同時創(chuàng)投環(huán)境良好,自動駕駛測試正風風火火的進行中。
PS:過去 10 個月,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團隊在北京、上海、深圳、硅谷等地密集拜訪數百家智能駕駛技術團隊,經過了一手采訪、調研和親身體驗,并用 2 個月時間梳理和篩選了 13 個關鍵細分領域近 100 家智能駕駛產業(yè)鏈中的關鍵技術公司,《中美智能駕駛白皮書》最終成稿。
我們希望通過這份白皮書向你全方位展現中美智能駕駛的市場現狀、關鍵技術環(huán)節(jié)發(fā)展及落地情況,幫你深入了解產業(yè)機遇與挑戰(zhàn),提前看到未來 3 到 5 年自動駕駛產業(yè)鏈各個細分環(huán)節(jié)可能產生的機會和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