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涉谷店的VR PARK TOKYO體驗館,從營業(yè)開始至今到店人數突破10萬人。按照人均3300日元來算,營收達到3.3億日元,近2000萬元人民幣。而在此之前,包括VR ZONE以及其他諸多線下體驗店都曾經曬過成績單,似乎VR線下體驗館這門生意在日本非常盛行,而且收入都不錯。
月營業(yè)收入超百萬
據小編了解到,萬代南夢宮在去年首次曝出VR ZONE臺場店的數據,從2016年4月運營到10月的6個月期間,到場人數達到3.7萬人,前來VRZONE用戶的付費額至少在3000日元(約合200元)以上,即6個月期間的營收約740萬元人民幣,月營業(yè)收入達到123萬元。無獨有偶,VR PARK TOKYO也公布了其涉谷店的數據,自2016年12月開業(yè),截止到2018年3月的14個月期間,到場人數超過10萬人。這家店采用的是分時段套票制,按照人均3300日元來計算,總營收為3.3億日元(約2000萬元人民幣),月營業(yè)收入達到142萬元人民幣左右。
除了上述2家之外,日本KONICA MINOLTAZ株式會社旗下的VR體驗館“VirtuaLink”以及埼玉的一家名為“VR Center”的VR線下體驗館,也有著破百萬的驕人業(yè)績,小編覺得,以上雖然不能代表所有日本的VR線下體驗店,也沒有達到月營業(yè)收入100萬+,不過從每家店的體驗人數來看,VR體驗店這門生意在日本的表現是值得關注的。
日本VR線下體驗館的特點
1、大中型企業(yè)布局,個人開店幾乎沒有
小編從各個渠道了解到,日本體驗店的運營方來,幾乎都是大中型企業(yè),如:萬代南夢宮、Adores、SEGA、卡普空、STARVR、Huistenbosch、雙葉圖書、Sunshine City、Tyffon株式會社等,其中還有上市公司參與其中,如:萬代南夢宮、Adores、KONICA MINOLTAZ株式會社、世嘉都是上市公司。
因為VR的運營是需要非常雄厚的資金的,所以日本的VR線下體驗店幾乎都是大企業(yè)在做,幾乎沒有聽到過個人開店的案例。
2、重復性非常低,內容獨此一家
據小編了解,在內容上,很多日本的VR體驗店都會打出“內容獨此一家”的宣傳語,因為像像萬代南夢宮這樣的大企業(yè),不僅自己開發(fā)硬件,還自己開發(fā)內容,所以基本上不會出現內容重復的現象。另一方面,在體驗上,運營方也頗有想法。為了達到更好的體驗,多數內容都會搭配專用的設備,VR ZONE是最為典型的例子,幾乎每一個項目都有專用的設備。
3、單內容和設備打包的合作模式
在與VR內容商的合作模式上,據小編了解到,合作模式一次性買斷比較多。分為單內容和包含設備的打包兩種,單純的內容授權按裝機量來計算,偏輕度的體驗內容價格200-350日元/臺不等(約12萬-21萬元人民幣)。如果是比較重度的內容,如大空間多人體驗,包含硬件打包的價格可以達到百萬級人民幣。
4、運營和服務
運營方面:日本VR線下體驗店多數會采用線上預約的方式,甚至有些店只接受線上預約。而收費模式有多項目套票、時間段任玩套票、單項目付費等多種。例如:有的體驗館可以花3300日元可以任玩一小時,還有設置了200日元的7-13歲兒童入場票價。
服務方面:除了店員的培訓做得很到位之外,一些游戲還有專門負責人員進行游戲的引導,當然這些都是和日本原本就重視服務文化分不開的。
日本VR線下體驗店為何受歡迎
1、健康的市場環(huán)境
首先根據日本的DMM做的一項調查顯示,34.3%的人認為VR游戲在外面玩會更有意思,其次目前布局VR的都是大中型企業(yè),對于內容和體驗都比較有保障,而且市場本身有比較完善的抵制盜版機制,因此內容商和運營方能形成比較健康的循環(huán)。根據日媒MoguraVR統(tǒng)計到的VR線下體驗店鋪信息,日本能夠體驗VR的場所(包括專門的VR體驗店以及融合了VR的網咖等)有330多家,能夠體驗到的內容約130多款。
2、內容和體驗是關鍵
雖然市場環(huán)境是重要的因素之一,但內容和體驗才是一家體驗店成功的最關鍵因素,好的體驗能自發(fā)帶來口碑效應。VR的重點首先在于是能和主機游戲產生差異,能夠讓一群人聚在一起狂歡、讓身體盡情動起來的體驗。
聊了這么多,小編不禁要感嘆,VR時代真的離我們并不遠,它就在我們的身邊,就在你看的見,摸得著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