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電動車制造商特斯拉(Tesla)、太空運輸公司SpaceX創(chuàng)辦人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呼吁,政府應該針對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立法監(jiān)管,透過社會規(guī)范AI技術進步正成為當務之急。

人工智能不再是科幻小說,而是擁有巨大潛力的現實。盡管大部份的消息都著重于AI的正面發(fā)展?jié)摿?,但近來一些有識之士也開始點出其潛在的危險。這其中就包括了Elon Musk。 Elon Musk是SpaceX的創(chuàng)辦人、CEO與CTO,同時身兼特斯拉CEO,當然不會是個反對科技進步的“盧爾德份子”(Luddite)。當他談到AI時,所討論的絕對是在其商業(yè)模式中不可或缺的技術。盡管如此,Musk在本月舉行的全美州長協會(National Governors Association;NGA)夏季會議中強調,社會必須規(guī)范AI技術的進展。
Musk在受訪時提到他目前所“接觸的就是最尖端的AI”,并警告說:“我認為人們應該真的關切”這件事。他指出,其關鍵在于不要害怕AI的潛在后果或被動地作出響應,而是應該主動地為這項技術發(fā)展預先做好準備。
在面對技術不可預期的后果時,必須要打破過去的行為模式。Musk指出,“這通常會發(fā)生一大堆麻煩的事。例如公開的抗議,再經過幾年后,才會有法規(guī)出現。但接著企業(yè)就會開始反對。無論如何,這些事會一直不斷地發(fā)生。”
但是,Musk強調,社會可不能坐視AI所發(fā)生的一切,因為AI可能“對于人類文明存在造成根本威脅。”
例如,早期技術破壞的后果包括“車禍、飛機墜毀、偽藥或有害食品等”,也就是說,Musk認為,結果“對于個人造成實時傷害,但對于整個社會而言則不盡然。”相形之下,AI則造成了“根本性的存在危機,而我認為人們并不會馬上察覺到,”等到發(fā)現危險卻為時已晚。
這就是為什么他正積極地推動對于AI的立法監(jiān)管。
作為身處高度管制的汽車與航空產業(yè)環(huán)境中的企業(yè)家,Musk認為“被監(jiān)管當然很沒趣”,同時也表達他反對“過度監(jiān)管”的立場。然而,他說:“我真的認為政府必須對于AI立法監(jiān)管,而且還應該盡快完成。”
他說,政府必須盡快采取行動,因為產業(yè)競爭的本質將迫使公司之間“競相打造AI系統(tǒng)”。畢竟,如果你的競爭對手正在打造AI系統(tǒng),而你一旦落后,“很快地就會被‘打趴’…”。
這就是為什么“監(jiān)管機構有必要站出來說,你必須暫緩,先確保它足夠安全”。Musk說,如果他們“在這場競爭中不顧其他參與的廠商”,將會讓個別的公司感受到加速AI發(fā)展的壓力。他指出,AI目前已在迅速發(fā)展中。
針對美國科羅拉多州州長John Hickenlooper的提問,Musk以AI公司DeepMind如何使其AI圍棋程序‘AlphaGo’從贏得世界排名第一的圍棋選手,迅速地進步到同時挑戰(zhàn)多位頂尖的人類棋手且贏過全部對手,說明了“人工智能可能到的重大成就”。在AlphaGo贏過人類“棋王以前,大家都認為AI至少要再等20年的時間才能達到打敗人類棋手的程度”。
他還引用了另一個DeepMind的計劃顯示,AI教導自己“從無到有的學習過程只需幾個小時,這比任何生物的學習都還要快得多了。”
為什么AI的進展令人憂心?Musk解釋,對于初入門者,AI可能操縱信息甚至篡改系統(tǒng)而“引發(fā)戰(zhàn)爭”。他提出了一個“純粹假設性”的例子說明這種情況如何發(fā)生以及可能引發(fā)的原因:“讓股票投資組合價值最大化的目標”就在于“長線效益”。這種最糟糕的情況聽起來就像是電情情節(jié),同時也解釋了為什么人們可能會被慫恿而未對其加以重視。
然而,還存在著一個更迫切的危機。例如,Musk說:“它當然還會造成許多工作中斷,因為機器人做每一件事都比我們每一個人更有效率。”他并坦承認他自己也“不確定該怎么做。”
社會可能會因為這一類的事實而覺醒:自動化不只是提高效率,同時也減少了工作機會?!度A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在上周刊登了一篇文章——“機器人開始取代購物商場員工”(Robots Are Replacing Workers Where You Shop),文中詳述美國零售商店Wallmart已經開始用一些技術取代工作人員了,其中還引用了Citi Research的圖表,顯示在2030年以前因自動化而可能受威脅的工作及機率。例如保險業(yè)和金融業(yè)存在54%被取代的高風險率,最嚴重的則是餐飲和住宿服務業(yè),被機器人取代的機率高達86%。
預計接下來將會有大量的人員被解雇,而這種急劇的變化不僅會傷害到被取代的人們,同時也會對整個社會和經濟帶來沖擊.對于AI未來的擔憂似乎像是集中于電影中的那些邪惡的情節(jié),但與自動化有關的工作減少面臨更迫切危機,也更值得我們關注。
就像Musk一樣,我也沒有答案,但是我們必須從提出質疑開始,不要再存有“所有技術進步帶來意料之外的后果都是好的”這種僥幸心態(tài)了。
責任編輯:王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