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Pepper可以舉行葬禮,評論認為,這其實并不是它應該做的事。
“人形機器人”的真正用途還尚不明朗。這些“人形機器人”可以用于各行各業(yè),但它們卻不能把事情做到盡善盡美。最近在波士頓舉辦的機器人活動上,幾位知名專家就對“人形機器人”提出了質疑。機器人Data、Robby和Cylons(電影角色)伴隨我們成長,而現在我們又有了新型機器人Pepper。
在日本,機器人Pepper幫助那些捉襟見肘的人們來舉行葬禮。事實真的如此嗎?這周舉行了東京國際葬禮和公墓展覽,以及生命輪回博覽會——當然,并非所有人都愿意觀展,但說實話,這些展覽至關重要,因為科技在其中起著愈加至關重要的作用。
雖然我對使用機器人來進行墳墓清掃,誦讀墓志銘,搬運骨灰盒等相關葬禮的事情表示理解,但似乎它們是在反其道而行。
機器人Pepper能扭動身體,卻不能彎腰。但鞠躬是對人的一種尊重,機器人Pepper既不會用肢體表達也無法對尊重一詞感同身受。
據日本時報報道,總部設于神奈川的日本日星生態(tài)有限公司推出一款號稱“世界上第一個能讀懂人類感情”的機器人,它能代替牧師,在葬禮上為逝者誦讀佛經。(簡單來講,我覺得機器人Pepper并不能理解人們的情感,機器人和計算機視覺系統(tǒng)都不能做到這一點。況且,我許多時候也做不到)
它的用途就是幫助日本人降低殯葬服務的成本,在這一行,人們能獲利成千上萬美元。但這卻是一個糟糕又愚蠢的想法。因為在一個非常需要尊重和同情的場合中,卻要把一個不懂尊重的機器人引入進來,這實在是不合情理。
而且機器人Pepper也并擅長這項工作。“人形機器人”的發(fā)明理念是用現有的觀點與人類進行交流互動。但在葬禮祈禱上,“人形機器人”卻一無是處。如果說有什么不同的話,它就是人們對逝者進行虔誠的的禱告和關心的一種嘲弄。更別提那些完全無靈魂的東西了。
本質上來講,它就相當于用MP3重復播放佛經,而且它的成本還要貴得多。我們必須認真考慮如何將機器人、人工智能、互聯網和其他科學技術更好地融入到我們的日常生活和文化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