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發(fā)布會現(xiàn)場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獲悉,業(yè)界矚目的智能芯片引領者“寒武紀”今日召開新聞發(fā)布會,發(fā)布新一代智能處理器IP產品:面向低功耗場景視覺應用的寒武紀1H8、擁有更廣泛通用性和更高性能的寒武紀1H16,以及面向智能駕駛領域的寒武紀1M。
發(fā)布會上,記者了解到,在此之前,寒武紀已于2016年發(fā)布了全球首款商用深度學習專用處理器IP——寒武紀1A處理器。寒武紀1A打破多項記錄,入選第三屆世界互聯(lián)網大會評選的十五項“世界互聯(lián)網領先科技成果”。據介紹,這款處理器基于寒武紀科技所發(fā)明的國際首個人工智能專用指令集,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在計算機視覺、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等關鍵人工智能任務上具備出眾的通用性和效能比,在1GHz主頻下理論峰值性能為每秒5120億次半精度浮點運算,對稀疏化神經網絡的等效理論峰值高達每秒2萬億次浮點運算,同時支持八位定點運算和一位權重。在若干關鍵人工智能應用上實測,寒武紀1A達到了傳統(tǒng)的四核通用CPU 25倍以上的性能和50倍以上的能效。
與寒武紀1A相比,此次發(fā)布的三款新品在功耗、能效比、成本開銷等方面進行了優(yōu)化,性能功耗比再次提升,適用范圍覆蓋圖像識別、安防監(jiān)控、智能駕駛、無人機、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等多個重點應用領域。
除了面向終端的智能處理器IP系列之外,寒武紀還發(fā)布了面向云端的高性能智能處理器產品線:寒武紀高性能機器學習處理器芯片“寒武紀MLU100”和“寒武紀MLU200”。據寒武紀創(chuàng)始人兼CEO陳天石介紹,這兩款芯片主要服務于服務器端的智能處理需求,分別偏重推理和訓練兩個用途。“有別于‘神經網絡處理器’(NPU)的常見稱呼,寒武紀科技的云端芯片產品線使用全新的命名‘機器學習處理器’”(MLU)。寒武紀未來的芯片產品將全面支持多樣化的機器學習應用,而不僅僅是常見的深度學習。”
隨同智能處理器新品發(fā)布的,還有寒武紀專門為開發(fā)者打造的寒武紀人工智能軟件平臺“Cambricon NeuWare”,它包含開發(fā)、調試、調優(yōu)三大部分,將全面支撐端云一體的智能處理。據了解,該軟件開發(fā)平臺構建于寒武紀發(fā)明的人工智能專用指令集支撐之上。“這意味著,基于寒武紀軟硬件平臺,人工智能產業(yè)界將構建一個完整的、基于底層自主指令集的智能新生態(tài),方便開發(fā)者進行跨平臺應用遷移,并為端云一體的人工智能處理打下堅實基礎。”陳天石告訴記者。
基于這些人工智能芯片硬件、軟件方面的產品部署,陳天石描述了寒武紀智能芯片產品的未來路線圖:寒武紀將力爭在3年后占有中國高性能智能芯片市場30%的份額,并使全世界10億臺以上的智能終端設備集成有寒武紀終端智能處理器。“如果這兩個目標實現(xiàn),寒武紀將初步支撐起中國主導的國際智能產業(yè)生態(tài)。”
發(fā)布會上,中科院科學傳播局局長周德進對寒武紀科技在世界人工智能發(fā)展潮流的引領上表示肯定。他指出,寒武紀處理器是中國科學院在智能方向基礎研究的關鍵突破。未來通過產學研用的結合,寒武紀公司具有持續(xù)引領世界人工智能發(fā)展新潮流的潛力。中科院計算所所長孫凝暉也表示,寒武紀公司是中科院計算所在處理器與人工智能交叉領域超前布局的結晶。寒武紀公司在智能芯片領域占據全球領先地位,通過與產業(yè)上下游伙伴通力合作,有望引領中國人工智能產業(yè)“變道超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