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車誕生就是為了人們生活帶來便利,而無人駕駛技術出現(xiàn)正好順應了汽車發(fā)展的潮流。無人駕駛可以解放駕駛者的四肢,讓開車成為一件輕松的事情。不過,無人駕駛技術要普及起來真沒有那么簡單,所以今天我們就來討論無人駕駛技術。
對于無人駕駛,其實技術上基本沒什么太大的問題了。無人駕駛技術的很多功能其實都已經開始普及了。比如停車輔助,全景泊車和自動巡航系統(tǒng)。當然還有很多先進技術,它集和自動控制、人工智能、視覺機器等眾多技術于一體。例如自動緊急制動、智能大燈控制、盲點檢測、車道偏離預警、行人檢測系統(tǒng)以及碰撞預警系統(tǒng)等技術。
不過,要實現(xiàn)真正的無人駕駛,還需要很長的路要走。當然,我們也相信在有生之年里,無人駕駛能真正普及并應用到生活中去。那么目前無人駕駛需要面臨解決的問題又有哪些呢?
完美的傳感器件
無論是何種程度的智能駕駛,都要感知車輛周邊的路況環(huán)境。在這個基礎上才能做出相應的路徑規(guī)劃和駕駛。感知所采用的各種傳感器包含:各種形式的雷達、攝像頭等,或是由這些傳感器進行不同組合形成的感知系統(tǒng),而這些傳感器件各有利弊。比如:激光雷達對雨霧的穿透能力受到限制、對黑顏色的汽車反射率有限;超聲波雷達的感知距離與頻率受限;攝像頭本身靠可見光成像,在雨霧天、黑夜的靈敏度有所下降。另外,假如路面上有釘子或者坑洞等危險因素,就必須得要躲避。就目前的傳感器而言,恐怕還達不到。
更好的軟件
我們目前所有電子設備上的軟件都不能保證長時間運行而不發(fā)生卡頓、死機的情況。試想如果我們汽車內軟件發(fā)生了錯誤,那么將會是多么嚴重的事情。因此軟件設計是其中很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而且需要一個細致的地圖,主要是因為目前汽車傳感器技術和應對策略能力有限。但是目前不論哪個地圖提供商,對目前道路描繪細致程度都不夠。Google也只是繪制了全美640萬公里道路其中的3220公里,完成這個目標是個龐大的工程。
汽車之間能否進行有效溝通
無人駕駛汽車要做到面對各種路況都能夠行駛自如,甚至能夠智能規(guī)劃路線,車與車之間的溝通是少不了的。這樣每個汽車在擁堵的時候,共享數(shù)據(jù),然后再重新繪制自己的駕駛路線,避免擁堵的產生。但是現(xiàn)在如何做到汽車之間有效溝通,技術上還有待突破。
成本過高
就算真能上路了,但一款普通的無人駕駛汽車,價格也至少是普通版的幾倍。這也意味著,即使屌絲們翹首期盼,無人駕駛汽車上市了,但距離這類汽車所要求的消費水平,相距何止一個世紀!高科技來到了未來,汽車來到了未來,但屌絲們的消費能力依然等同于過去。
就算真能上路了,但一款普通的無人駕駛汽車,價格也至少是普通版的幾倍。這也意味著,即使屌絲們翹首期盼,無人駕駛汽車上市了,但距離這類汽車所要求的消費水平,相距何止一個世紀!高科技來到了未來,汽車來到了未來,但屌絲們的消費能力依然等同于過去。
復雜的路況問題
相對于歐、美、日,中國路況要復雜的多。僅僅紅綠燈的形態(tài)不下100種;各種交通標識的形態(tài)沒有統(tǒng)一;車道線的寬窄、間隔參差不齊,甚至許多道路沒有車道線。中國道路違章普遍,就連按信號標線通行都做不到,大批行人、非機動車肆無忌憚的闖紅燈,違法現(xiàn)象得不到禁止和糾正,一旦有無人駕駛汽車按信號燈行駛,突然之間竄出個人,恐怕再靈敏的高科技也難以避免,讓無人駕駛汽車不用太長時間就會體無完膚。
目前,無人駕駛技術經過多年研發(fā),隨著技術發(fā)展,也是小有成績。起碼現(xiàn)在的無人駕駛汽車已經能夠應付簡單的路況,達到一個較高的自動化程度。但是要實現(xiàn)真正的無人駕駛,還需要解決很多的問題。相信終有一天,無人駕駛會真正改變我們的生活。
責任編輯:王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