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受到車禍困擾的病人,他在十字路口發(fā)生了車禍后,就對十字路口產生了重度焦慮,無法再開車駛過一條承載了那么多痛苦回憶的路線。因此,心理學家朱厄爾采用了一種名為“暴露療法”的治療技術,和病人一起重訪那個十字路口,同時對他的情緒進行疏導。不過,他們并沒有親自回到車禍發(fā)生的地方,而是通過虛擬現實技術,實現了故地重游。
對,用虛擬現實技術來治療恐懼癥或者焦慮,你覺得靠譜嗎?
硅谷初創(chuàng)公司Limbix確實推出了這項服務:利用谷歌頭戴式設備,提供暴露療法。
朱厄爾醫(yī)生正是少數參與測試這項新服務的心理學家之一。這項服務接入了谷歌的另一款產品谷歌街景,利用這一提供世界各地道路及其他地點全景影像的龐大在線數據庫,再現戶外場景。朱厄爾醫(yī)生已經通過這些虛擬的街景治好了兩位病人,第二位病人此前在當地一棟建筑外遭人傷害后產生了焦慮癥狀。
這項服務也用其他方式提供治療,例如帶病人前往虛擬摩天大樓頂層,讓他們直面自己的恐高癥狀;又例如將病人帶到虛擬酒吧,幫助他們解決酒精成癮問題。
傳統上,心理學家會幫助病人想象他們正面對著某個自己恐懼的事物,在他們腦海中創(chuàng)造可以解決他們焦慮的場景,以此治療這樣的病癥。虛擬現實則讓這種治療方法更進一步。
斯基普·里佐(Skip Rizzo)說:“我們很有自信,利用虛擬現實技術實施暴露療法,可以為病人自己的想象提供補充。”這位南加州大學的臨床心理學家過去 20 年來一直在研究這種技術。亞特蘭大艾墨立大學醫(yī)學院的芭芭拉·羅特鮑姆幫助開拓了虛擬現實技術在心理學領域的實踐應用。她的研究催生了一家名為“Virtually Better”的公司。這家公司長期以來一直靠著一款老式頭戴式設備,為一些醫(yī)生和醫(yī)院提供虛擬現實暴露療法工具。她幫助開展的一項臨床試驗顯示,在治療病人對飛行的恐懼時,虛擬現實技術和讓病人親自去機場一樣有效,90%的病人最終克服了他們的焦慮癥狀。
這種技術在治療老兵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上也很有效。羅特鮑姆醫(yī)生表示,虛擬現實技術不同于單單依靠想象的治療方法,它可以迫使病人直面自己過去的創(chuàng)傷。“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是一種逃避型的病癥,人們不愿意去想讓他們產生應激反應的事物,”她說,“我們需要他們投入感情,而有了虛擬現實技術,他們想逃避就難了。”
如今,谷歌的Daydream和臉書的Oculus可以讓更多人使用這種療法。前者可以搭配普通智能機使用,后者自帶一個400美元的頭戴式設備,能夠利用虛擬現實技術喚醒最近的感受。
Limbix 還有自己的心理學家肖恩·沙利文正在用這項新服務治療病人,例如一名年輕人近來出現了飛行恐懼癥狀,僅僅談到飛行就會產生焦慮感。這名出于隱私考慮要求匿名的年輕人和沙利文醫(yī)生一起使用了這項服務,通過幾次治療前往虛擬機場,并最終搭乘虛擬飛機體驗了飛行。
這名年輕人說,從某種程度上來講,這項服務還不夠完美。就像朱厄爾醫(yī)生在治療病人時使用的谷歌街景一樣,這套虛擬現實中一些場景是建立在靜態(tài)影像上的靜態(tài)場景。但和虛擬現實市場上的其他產品一樣,這些工具仍在繼續(xù)進步,努力建設更真實的場景。
不過即使是現在,這項服務提供的虛擬現實場景就已經足夠有說服力了。之前提到的那位年輕人,最近搭乘飛機穿越了美國——而且是在現實世界中。